推荐语
艺术工作者成名成家并不难,难的是寂寞,难的是能坐得了冷板凳。久居北京宋庄的职业画家王艾筠,是为数不多的明白人,她守着一颗智慧女性的静心,思接千载的文心,视通万里的壮心,缓步徐行静不哗,逸笔草草写芳华。拿这份从容与笃定再去对应她的作品,又见非凡的才情与格局,其笔墨里灵动的笔触,丰富的语言,深沉或飞动的画面,无不昭示着她离自由之境已越来越近。
(艺 兴2019.10.8)
艺术简介
王艾筠字青莲,号有筠堂。原籍河北秦皇岛,现居北京。毕业于燕山大学美术系,后进修于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现职业画家。
作品《素野清秋》入选中国美协2014泰山之尊全国山水画、水彩画展作品展;
《大壑凝魂》入选中国美协2014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展;
《夜雨蕉风图》入选中国美协2018年“纪念何香凝先生诞辰140周年暨首届香凝如故全国美术作品展;
《蕉竹图》入选中国美协2018年“入蜀方知画意浓”全国美术作品展;
《芭蕉醉雨》入选中国美协2018年“国风盛典-首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作品欣赏
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是客观化的自我享受。画家对于自身心理感应下的生命感受,并不完全是一种艺术表现与所表现对象协调一致的游戏,而是在充满色彩的内化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满足,一种使人心动的愉悦感。意象、疏密、虚实、甚至有些笔墨荒率披离,但有着清冽、疏旷的心灵向往,同时也展示着我荒率纵放的笔墨追求。一一倾注笔端吧!诗心自在,心平气和,尽管自已还不够完美,尽管不会所有人都为你喝彩,但也尽我所力,深爱着这份美丽,坚信自己灵魂通向的远方定也是光彩照人的!
己亥艾筠 记于有筠堂
中国传统文化不管从道佛儒哲学哪个角度说,观察世界要中得心源。写意强调用心最宏观最本质最形象地感悟世界。能否说它实质上是中国式的写实观念。(写意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而不仅是指写意画的写意)它强调表现而不是再现,所以它是真正属于艺术的(事实上西方的艺术大师们早就从古典写实观念里走了出来)。应该说写意画对造型的要求应该更高,它要造的型不仅能载物还要能载情载道,是物我化一的艺术造型。
艾筠2019年10月6日
一个人的痕迹要紧处在于"生动"与否,生动可以无所谓东西,无所谓古今,但天地造化,心之历程必须迹痕于工作个体的品质,清楚有时不知天高地厚,但没办法,心之涌动难以抵挡。或许"不值一笑"的涂画。
不敢想象生命那么崇高,那词汇是形容词属性,有些渲染和粉饰,人生仅仅一段痕迹而已,虽可能无人理会,但还是要守住自己一点真切的体温。
人更多的时候只是和自己说话,既然常忽略不高兴的不感兴趣的东西,那么也不必期待每个人都来为你喝彩。
此时,阳光明媚,姑且花前再坐一会,一盏茶......
庚子春 艾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