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鸟画的探索与研究
——记著名画家唐端生
唐端生,又名唐国鹏,1963年出生,汉族,祖籍广西桂林市兴安县人,从小拜县城老师,黄戈为师,八五年进修于桂林市师范学习国画和素描,后入广西艺术学院深造,拜姚秦、孙见光先后受到北京陈开明、陶进德老师为师,指导和指点九十年代专画国画,牡丹、孔雀。
“画画很艰难,很多人达到一定的水平就是坚持不下来,要么没有人指点,要么就是画不下去,画着画着就停止改行了。”我平时看《芥子园画谱》学习花鸟,单画牡丹就苦练二十年之久,在洛阳写生创作,被业内人士称为“唐牡丹”。
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云南看到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孔雀舞,被她那高雅的舞姿所吸引,于是只身来到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县生态孔雀园学习画孔雀,为观察孔雀神态,在40度高温的闷热天蹲守半个月,为画出孔雀的灵性传神。在云南中国画高研班深造,深受孙建东老师的指导和好评。
艺术来自于生活,讲究情趣。为把孔雀画得清新野逸、幽雅出尘,用笔墨巧妙,从不平均对待,不过于精细打磨。为让画中的孔雀“活”起来,他就认真写生钻研孔雀的结构,搞清楚后再把“神”的地方适当加以夸张美化。突出美的地方,减弱不美的地方,这就是我研究孔雀的过程。“以形写神”中把结构上升到“神”的位置,达到“气韵生动”。
我专攻孔雀与牡丹,画中孔雀骄傲地昂首挺胸,欲与身后的牡丹一决高下。孔雀抖动翠绿的羽毛,下背闪耀紫铜色光泽。画作中孔雀笔法多变,墨色浓淡相间,表现出孔雀的体形结构。孔雀的冠羽用墨底嵌色法加入石青,而长长的尾翎施以淡墨相皴,使之飘逸松动;翎眼的画法则相对工整,用朱砂、土黄、石绿并用浓墨逐次点出翎眼花纹,工写搭配相得益彰,使翎羽闪现金属般的质感。
一幅幅生机盎然的花鸟画呈现在观者面前,有富贵华丽的牡丹,有精神抖擞的雄鸡,有绚丽多姿的孔雀,也有青葱翠绿的嫩竹,贴近百姓而又不失高雅的花鸟画深受老百姓的青睐。画孔雀用一种笔法、墨法,画其它的东西笔墨也有变化。如孔雀,身上长满羽毛,不好找到体积,这时用笔要松动。最大限度在头、颈、躯干、翅上表现体积感。在画牡丹时,它的形体体积分明,但牡丹花瓣、枝叶用笔应该松动,突出枝叶强韧有力,花瓣轻盈。
活到老,学到老。我不断地拜访名家,给自己充电,时常抽空到北京学习一段时间,充实自己。他笔下的花鸟诗意来自于对乡村的情有独钟,在走花地,驻足瓜棚中,静观大自然勃勃的生机。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其中孔雀作品独具特色,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好评。读诗看画,开拓心胸,朝着心中的诗意花鸟一步步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