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吕效书︱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

2020-09-23 22:29:31

展览前言

纵览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关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改良的思潮与论战纷起,中国画家不断地找寻国画未来的出路和方向,是镜鉴西方绘画还是继续叩问古老的中国画体系?时至今日,当代画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当代画坛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毋庸置疑,笔墨作为中国画的独有的表现形式,任何脱离了笔墨体系的作品无法称为中国画。
中国画中的笔墨有相对稳定的法则和规范,这些法则和规范的建立有助于画家进入这个有无比探索空间的艺术世界。但是笔墨系统的法则与规范,决不是要画家墨守成规,而是容许和鼓励他们有所探求和创新,须能“借古以开今”(石涛语)。纵观画史,自开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穷究前贤血战古人,又能参合时代精神在艺术上自我演进。借古开今的出发点则是“开今”而“借古”,意是站在当下,在不断开拓、实验的同时,把历史作为参照、对话、挑战和超越的对象,构成延伸与超越的关系。
本次展览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笔墨60家线上学术观摩展”为名,是为了将笔墨作为一个学术课题提出来,邀请当代名家展示他们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创造,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重新研究笔墨风格的意义和它的价值。相信参展的这60位个性笔墨风格鲜明的画家在笔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会对人们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而且会把画界对笔墨风格的讨论引向深入。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时代丹青文化传媒
学术主持:王镛
学术顾问:赵成民
展标题字:杨晓阳


参展画家

于志学 于源春 马亚杰 么顺利 万徐良 孔维克 孔永军 王西京 王本杰 王国梁 王建虎 王建忠 王树立 王烨 王佑学 王家璇 业德骏 江文湛 朱春秧 庄晓雷 毕建勋 吕效书 孙君良 邢昕 安昕昕 张振学 张仁芝 李乃宙 李希勇 李新声 杜应强 吴涛毅 杨力舟 杨国彪 杨占山 罗宁 尚涛 郑力 金鸿钧 苗重安 周志义 周铭 周朝晖 胡明哲 胡永凯 姜宝林 晏本立 钟应举 赵克俭 赵伟乾 赵倩 梁文博 郭石夫 秦天柱 郭文涛 宿万盛 谢冰毅 喻继高 鲁慕迅 詹水秧


吕效书
参展画家

吕效书,号沐寂轩主人,1948年出生于重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受教于李文信、冯建吴诸先生。2005年研修于中国美协山水画首届创作高研班。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各类美术大展中获奖。


作品欣赏
挥洒淋漓 匠心深蕴

——山水画大家吕效书

蜀中山水多奇境,历代画家大多未曾经历与表现,皆因交通险阻,难以履及。李太白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的句子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另一方面,文人山水画重程式而轻写真,似乎也影响了古代画家探奇写生的兴趣,所以直到近代情况才有改变。众所周知,宾虹老人30年代入蜀,游青城、峨嵋诸胜,启发他画风大变,进入晚年,达到浑厚华滋的高峰。傅抱石先生抗战期间辗转大西南,居蜀多年,成就了他的山水画风。李可染先生同样如此。他们的艺术得蜀中山川之助,终成一代巨擎。可见山川奇境惠及艺术之厚。


在当代山水画里,瑰丽奇伟、烟云变幻的蜀中山川胜境更成为神奇丰富的灵感源泉,吸引着无数画人相望于道。而川渝山水画坛,经过抗战期间名家汇聚交融,近几十年来在出现了陈子庄、冯建吴、李文信等艺术大家之后,更俨然形成华滋丰富、奇幻多彩的川派山水画一脉。值得思量研究,目前有机会看到吕效书的山水画新作,蜀中山川的郁密灵秀、深幽奇奥的境界之美,得到了富有艺术个性的表现。重庆画家吕效书早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得到冯建吴、李文信诸前辈的亲授,既有深厚扎实的基础,更游学于国内名家之门,开阔了视野,加深了思考,作品面貌具有兼收并蓄、笔墨恣肆、洒脱灵动的个性特点。新时期以来,中国画的发展日趋兴旺,尤其是山水画和花鸟画,不但从事绘画的画家规模空前,而且风格面貌以至技法、探索诸方面都在多个层面上大有进展,令人欣喜。


中国山水画确乎是很独特的造型艺术,比如,画家们面对山水景观,观察记录,但是完成的作品却不见得是某时某地的真实写照。石涛名言“搜尽奇峰打草稿”,董其昌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后达到“丘壑内营”的境界。所以山水画家笔下流露的其实是他心灵映照下的影像,画家的艺术天分、学养、习性、性格,以及由此形成的品格,无不流露在其笔墨之下。虽然经过百年的“西风”融合,山水画当下已有多种面貌,但传统精神的“意境”、“神韵”、“情趣”、“畅神”仍然是大多数山水画家通过笔墨在追求、探索和享有的心灵境界。

吕效书的山水画动人之处,正是在于画家内在精神的多向表达。在他的笔下,具有表述性的三峡夔门景观,在《天下第一门》的画面上,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令人惊心动魄的突兀神奇、雄险宏伟的美景,得到了深刻细腻、淋漓尽致的描绘,体现了恢宏的时代精神,更表现出画家良好的写景造境的能力和宏大的心胸气魄。吕效书山水画的另一种面貌则表现了不同的境界。画家并不拘执于具体名山实景的再现,而是把从来亲历观察、记录的山川存留的形象记忆,予以综合、增加、嫁接、裁剪组合成新的画面形象,进而达到心灵创造的主观升华,达到一种更自由、更强烈、更具个性精神的主观境界。这是古代文人山水画家们积累下来的创作和审美经验,近代的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陈子庄正是沿着这样的道路到达艺术的巅峰。

吕效书深谙山水画笔墨境界之道其笔下丘壑跌宕奇崛,草树葱茏,岩壁崚嶒,云烟吞吐,极尽心源通变之能事。能够做到这一点,还要归功于画家之悟性、功力、修养。观吕效书山水,运笔灵动若不经意,而厚重之中不乏空灵,率意为之而巧于收拾。如其作《幽谷六月》,初观气势夺人,浑沦苍茫而墨渖淋漓,审视之则屋宇道路、幽谷桥梁、船泊曲岸,一一可见,可行可居之感油然而生。另如《武隆记游》、《武隆山居》、《乌江农居》诸作,皆作匠心,堪称佳作。玩味吕效书的画境,感到他的艺术丰富缜密处可见李文信先生的踪迹,其笔法灵动厚重、墨采华滋之际颇得宾虹神韵,而作品的现代气息充满个性,足见画家善于学习消化的素养。辛卯新春喜观吕效书山水精品,更望其艺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我国山水画的优秀传统,则前程正未可限量。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著名美术评论家·孙克






当前栏目:快讯
推荐栏目: 焦点 推荐 快讯
    内容导航
      最新快讯
      热门新闻
      每周热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