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于源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

2020-08-05 23:40:35
于源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

 

展览前言
纵览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关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改良的思潮与论战纷起,中国画家不断地找寻国画未来的出路和方向,是镜鉴西方绘画还是继续叩问古老的中国画体系?时至今日,当代画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当代画坛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毋庸置疑,笔墨作为中国画的独有的表现形式,任何脱离了笔墨体系的作品无法称为中国画。
中国画中的笔墨有相对稳定的法则和规范,这些法则和规范的建立有助于画家进入这个有无比探索空间的艺术世界。但是笔墨系统的法则与规范,决不是要画家墨守成规,而是容许和鼓励他们有所探求和创新,须能“借古以开今”(石涛语)。纵观画史,自开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穷究前贤血战古人,又能参合时代精神在艺术上自我演进。借古开今的出发点则是“开今”而“借古”,意是站在当下,在不断开拓、实验的同时,把历史作为参照、对话、挑战和超越的对象,构成延伸与超越的关系。
本次展览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笔墨60家线上学术观摩展”为名,是为了将笔墨作为一个学术课题提出来,邀请当代名家展示他们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创造,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重新研究笔墨风格的意义和它的价值。相信参展的这60位个性笔墨风格鲜明的画家在笔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会对人们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而且会把画界对笔墨风格的讨论引向深入。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时代丹青文化传媒 
学术主持:王镛
学术顾问:赵成民
展标题字:杨晓阳
参展画家
于志学 于源春 马亚杰 么顺利 万徐良 孔维克 孔永军 王西京 王本杰 王国梁 王建虎 王建忠 王树立 王烨 王佑学 王家璇 业德骏 江文湛 朱春秧 庄晓雷 毕建勋 吕效书 孙君良 邢昕 安昕昕 张振学 张仁芝 李乃宙 李希勇 李新声 杜应强 吴涛毅 杨力舟 杨国彪 杨占山 罗宁 尚涛 郑力 金鸿钧 苗重安 周志义 周铭 周朝晖 胡明哲 胡永凯 姜宝林 晏本立 钟应举 赵克俭 赵伟乾 赵倩 梁文博 郭石夫 秦天柱 郭文涛 宿万盛 谢冰毅 喻继高 鲁慕迅 詹水秧 
于源春
参展画家

于源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

 

于源春,山东莱阳市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一带一路国礼艺术家,山东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国画高研班、美术系导师。中国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理事,中国美术家网顾问,文化部乡土艺术协会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工美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外书画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山东老教授书画研究院直属画院副院长,山东通俗文化研究会书画院顾问,齐白石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协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高级美术、书法教师,中国国画院副院长,原中国青年书画家协会、现代青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书画学会副秘书长等职。
作品欣赏
绚烂之极 富贵平淡—--
记著名画家于源春的花鸟画艺术
著名美术评论家/陈伟虹文 
《宣和画谱》中论花鸟画的审美功能,有“粉饰大化,文明天下,岂无补于世哉”之说。从黄家富贵到徐熙野逸,从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到徐渭的《杂花图》卷,或精丽艳逸,或墨彩华章,或绚烂之极,富贵平淡,或水墨淋漓,笔为心声。中国花鸟画这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延续千年底蕴深厚的民族瑰宝。

于源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

 


于源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

 

“笔墨当随时代”。近百年来,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画经历了历史性的变革,花鸟画也发生了从“外”到“内”的转型,迎来了花鸟画发展的全新阶段。当代著名画家于源春的花鸟画创作便崛起于这个时期。他以雄强恣肆的笔墨,简约传神的造型,以传统为法,以自然为师,走出了传统,走进了现代,走进了自我的独特语言之中的转型,迎来了花鸟画发展的全新阶段,走进了自我的独特语言之中。
近读于源春的上百幅写意花鸟画新作,笔法雄健,气势纵横,墨色融洽,情趣盎然,工细严谨处精致入微,耐人回味;狂逸奔放处酣畅淋漓,动人心魄;精雕细刻处不凡逸笔草草,气势如虹中蕴藏着苦心经营。画家紧紧抓住生机蓬勃这一生命特点,着意捕捉花木繁茂,藤树缠绕,郁郁葱葱的繁荣景象背后所潜隐的生命活力,使作品洋溢着勃勃的生机和清新的时代气息。画家在情与景、形与法之间寻找互动的效果,使传统与现代、个性与和谐之间达到一个新的层面,昭显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与艺术才情。于源春深受齐鲁文化的滋养,少时便由外祖父、著名画家、教育家冯凭先生启蒙绘事,大学期间又先后师承于希宁、姚治华、高冠华、娄师白、徐北汀、欧阳中石等当代名家,潜心传统,血战古人,使得画家具备了扎实的笔墨能力,也为他日后的艺术创新奠定了基石。

于源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

 


于源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

 


于源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

 

几十年的笔墨耕耘,使得于源春的笔力用线成为绕指柔钢。秉承传统,骨法用笔,墨法多变,气韵生动,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在他创作的《秋韵》中,用笔中锋为主,中侧结合,直与曲穿插有致,疏与密恰当处理,放与收灵活运用,刚与柔完美体现。笔之所至,见笔见形,水墨所及,浓淡相宜。“笔中要是有苍润,墨法应须入有无”。明代吴门大师沈周的艺术追求在于源春的艺术实践中达到契合。画家作品的另一大特色是对色彩的和谐运用达到了心手自如的境界。唐代张彦远认为“上古之画,迹简意淡而雅正”,“中古之画,细密精致而臻丽”,“近世之画,焕烂而求备”。于源春的作品极尽用笔的轻重缓急,用墨的浓淡枯湿,运用双勾设色与没骨、水墨相结合的体格,“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迹”,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塑造出或浓墨重彩浑厚华美或水墨清润雅逸韵致的艺术形象。作品中由点线墨色交相辉映的苍润、秀雅、沉雄、宏阔的意境,似真似幻,似经意似不经意,从有法到无法,从无法再到有法,水墨氤氲,气象万千,以一种浑然天机之趣,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开拓了花鸟画一个新的审美领域。

于源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

 

古人云“笔无生活不灵,画无真情不神”。白居易亦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罗丹也曾感言“艺术就是感情”。无情无艺,于源春深谙此道。尽管身兼中国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外书画交流协会副会长,山东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国画高研班、美术系导师等职,工作繁忙,但他从不放弃对艺术本真的孜孜追求,几十年如一日,潜心作画,广收博取,注重画外功的培养和修炼。他偏爱松之高洁、荷之不染、梅之清气、菊之不凋,以诗言志,以歌咏怀,以书写意,以画抒情。他画的荷花、荷叶、荷梗、荷草,前后呼应、左右揖让,画花精描细绘,着意设色,画叶重按轻提,层次分明,毫无寂寞之感,多生机灿然之趣。同时,他注重自身与自然的交融,真实感受与心灵幻化的和合。他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在“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的融合方面倾注了极大的心血。陆游有诗云“挥豪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学画亦是如此,师今人不如师古人,师古人不如师造化。庄子所云““栩栩然之蝶”由三步曲而成,蝶之为蚁,继而化蛹,终而成蛾飞去。黄宾虹先生讲“师古人者,化蛹之时代;师造化者,由三眠三起成蛾飞去之时代也”,要成为“栩栩然之蝶”,必须要走向生活,用我家笔墨吐我,“胸中之块垒”。中国花鸟画历经千年的繁荣与衍变,如何在当今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延续其固有的生机与活力,如何创造具有时代精神的视觉经验和图式,如何为当代人贡献新的精神资源,是人们共同思考的课题。于源春的花鸟画作品,表明画家深谙传统的开放性与变革性,以一种气贯长虹的穿透力打通了传统,进而创造出了新的传统。在中央文化干校研习书画的时间中,京城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使得画家的艺术观念和艺术追求又有了长足的进展。在北京画展的成功举办,让人们从其苍、雄、秀、逸的作品特色中深刻感悟到了画家卓而不群的风格气度。

于源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

 


于源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

 

泰戈尔说“如果鸟翼上携上了黄金,鸟儿就不能飞翔”,艺术永无止境。欧洲、澳洲、俄罗斯及东南亚各国的艺术交流、访问、探索之旅,使得画家能和自己崇拜的世界级大师的作品对话,并积累了丰富的艺术信息。因此,我们深信,于源春一定会在新的艺术起点上卸下鸟翼上的黄金,飞向更高、更远的艺术天空。

于源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

 


于源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

 


于源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

 


于源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

 


于源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
当前栏目:快讯
推荐栏目: 焦点 推荐 快讯
    内容导航
      最新快讯
      热门新闻
      每周热榜
      精彩推荐